具备三年医药实业经验和十多年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经验,曾就职于IDG资本、达晨创投、中科院巴斯德所等机构。健壹资本由国药集团和管理团队共同发起设立,截至目前已投资项目超过80个,包括爱博诺德、亚辉龙、和誉生物、诚益生物、劲方药业等,曾获创业邦2022中国最活跃CVC Top50、投中最佳医疗器械领域投资机构TOP20、中国母基金联盟2020最受LP欢迎GPTOP100等业内奖项。
第一财经:近年来,二级市场对于医药板块的估值发生了巨大调整,与此同时,由于产业发展周期等多方面原因,一级市场的医药投资,尤其是创新药投资,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。我们看到,健壹资本常年专注于医药大行业的投资。面对这些挑战,你们是否在尝试另辟蹊径,在一些细分领域找机会呢?
周玄:首先我们看到,二级市场确实整体环境不好,然后它传导到一级市场,导致目前一级市场受到大环境的影响,整个状况是非常不好的。就像您说的,创新药投资可能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。但是从长期逻辑来看,我们还是会看好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,我们依然觉得,它的发展前景未来还是会比较好的,这是我们第一个大的逻辑。
第二个就是说,我们健壹资本目前自己尝试去做了一些新的工作,第一个就是我们投早、投新。我们会去投一些比较早期的企业,也会自己去孵化一些企业。另外一方面,因为我们健壹资本是由国药集团和管理团队发起设立的,所以我们具有一个比较强的产业背景。我们在这个领域去投资的时候,我们会利用国药集团在产业里面的一些资源,在产业链上下游各个领域去寻找一些新的投资机会。目前,我们会在制药工业产业链里面去寻找比较多的机会,我们在这里面陆陆续续已经投了一些项目。另外,我们在体外诊断细分领域里面,也已经寻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创新技术平台,也陆陆续续投了一些项目。
第一财经:您提到了制药工业产业链、诊断测序等细分领域,其实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,这些细分领域并不陌生,在A股市场,我们也能找到一些相关的标的。我们好奇的是,如果创新药产业本身处于一个调整周期的话,那么它上游的工业产业链,或者研发服务和技术,为什么反而能有一些机会呢?
周玄:在这样一些细分领域,之所以我们挑出来一些项目,其实核心逻辑有几点。第一个就是说,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未被满足的需求。比如在体外诊断行业,我们可能集中在比如单细胞测序领域,它可以去解决肿瘤异质性的问题,还有单细胞免疫检测技术,它可以去检测血液里面的一些微含量的指标,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去确诊一些疾病。在这里面,我们希望去寻找一些比较创新性的产品,然后去解决临床未被解决的问题。另外一个是制药工业产业链,特别是这几年,我们可以观察到,受到疫情的影响,整个制药工业产业链的供应链受到一些影响,我们需要去解决供应链稳定的问题。
另外,随着药品的集采或者大批量的生产,药企开始关注成本本身。这个时候我们用国产的供应链去替代进口供应链的时候,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去降低成本。也就会说,企业本身其实是有意愿去替换一些进口产品,所以这个时候就带来了机会。
第一财经:这样说可能还是比较抽象,可否为我们举一二个实例,就是你们近几年挖掘的在制药工业产业链上的项目,你们当时投它的逻辑是什么?
周玄:比如我们投了一个做实验室自动化设备的公司。它的一个核心技术,就是用一个纳升移液工作站,去替代原有的微升级移液工作站,这样的话,企业本身试剂耗材的使用量会大批量的减少。我们也把它的产品拉到我们另外投的一个公司去测试过,他们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减少试剂耗材的使用量,这个时候,它的下游客户就愿意去买单,然后采购设备。
比如我们还投的一家做可降解微载体的公司,它的产品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降低培养设备的一个使用量,另外可以有效地去降低它试剂耗材的使用量。这意味着,它帮助企业解决了成本问题。我觉得在当下经济环境下,如果能帮助企业去解决它成本降低的问题,这个时候,企业可能相对来说比较愿意去合作,也比较愿意去改善它的供应链。
第一财经:也就是说,这些企业可以解决创新药产业当中一些未解决的细微痛点,而这些痛点的解决,反而可以成为他们一块非常重要的业务,这块业务还可以做大对吗?
周玄:对的,最典型的就是,这几年药品集采的幅度有时候会比较大,而一旦涉及到集采的话,大家可能更多比拼的是成本。这个时候,我们的国产耗材能够比较大幅度地去降低它的成本,它在集采过程中,就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去中标,同时还有钱可以挣。对于企业本身来说,就相当于提高了它本身的核心竞争力。
第一财经:谈到体外诊断行业,我记得在十几年前的A股市场还引发过一些投资的热度,我们当时还实地调研过一些体外诊断上市公司,当时它们在A股市场的表现是非常好的。现在十几年过去了,它们在A股的热度也退散了。那么在当下的一级市场,如何发掘里面的一些价值,你们近年是否也有过具体的布局?
周玄:确实,体外诊断经过这十几年,确实有很多项目已经没办法投了。所以您看到,我们现在投资的逻辑基本上是集中到创新的检测项目,其实它更多是由于临床有这样一个需求,但是目前没有技术去解决。譬如说,我们投过做肠癌早筛的这样一个项目,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它可以通过一个很简单的PCR检测,帮助去及早地预测结直肠癌,这个时候患者就可以及早地通过各方面的饮食、运动、生活习惯或者药物的治疗,来帮助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。对于患者本身来说,能帮助他去解决很多问题。
还有比如,用单细胞免疫检测技术去检测阿尔兹海默症。也就是说,我能在血液里面很早期地帮助患者去检测阿尔兹海默症。这种疾病在早期的时候,是可以通过运动、饮食、休息等各种方式去帮助缓解疾病状态的。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投一些解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。另外一方面,我们在体外诊断领域还是想去投资一些更早期的、更创新性的靶标,然后把这些靶标做好,做成一个产品,最终让它应用到临床去,解决临床某一个具体的问题。
第一财经:谈到医药研发服务,我们关注到近年来,国内的CRO(合同研发服务)、CDMO(合同开发和生产服务)等领域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产能过剩的情况,反映到二级市场,就是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的长期调整。您提到的这些领域,会否会受此影响?
周玄:从目前阶段来看,就是CRO和CDMO行业受它上游客户创新药企业的影响,其实整体业绩影响确实是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的。其核心原因在于,创新药在这两年融资环境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以后,它不管是临床前的推进,还是临床中的推进,整体推进的进度会相对比较慢一点,甚至有一部分企业会砍掉它的管线。所以对它下游客户来说,它的订单量必然是不饱和的。但是我们从长远逻辑来看的话,中国的创新药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,其实已经处于一个井喷前夕的阶段,当下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。所以我们觉得,未来整个创新药行业还是会逐步恢复起来,CRO和CDMO行业也会逐步恢复起来。
另外,尽管创新药 CRO和CDMO行业受到一些影响,但是我们观察到,医疗器械的CDMO在这几年反倒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。因为我们就投过一个医疗器械的CDMO企业,它经过10年时间的发展,即便在市场环境不好的状态下,它的业绩依然处于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。而它的客户目前已经从国内拓展到海外,整体市场空间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。所以我们觉得,可能在目前这个阶段,具有核心竞争力的CRO或CDMO技术企业,它还是能持续不断地接到更多的业务、更多的订单,然后它的业绩还能保持一个高速增长。
第一财经:你们在2021年投资的赛分科技已经在A股的科创板成功过会了。相比传统的创新药企,这些细分领域企业的A股上市,是否受到政策的支持和鼓励?总结来看,想要登陆A股市场,一般需要具备怎样的竞争优势或“护城河”?
周玄:赛分科技应该是在2024年1月份第一次发审会唯一一家过会的企业。我们可以从这里面看到,第一,科创板对于具备极高的护城河,或者产品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,或者可以解决目前制药工业里面供应链不稳定的问题,用较低的成本去替代进口产品的企业,还是很支持的。这类企业可以帮助药企有效地降低成本,同时它自身的技术含量又比较高。在它所在的细分领域,可能之前都是被GE这类大公司占据百分之七八十左右的市场份额。而国产产品在这几年才处于一个刚刚发展的阶段,这个时候,大家可能希望它有机会替代进口的产品,所以科创板对于这类企业还是比较支持的。
另外一个就是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。我们看到科创板最后在对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,其实也会比较关注它的业绩本身。当你的技术含量比较高,同时业绩表现还整体还不错的时候,在科创板上市反倒是比较简单的。所以我们回到投资的本身,企业还是应该具备自己最核心的技术竞争能力,同时把自己的业绩一定要做好。当所有条件都准备好了以后,可能你上市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。所以我们还是坚定地相信,科技类的企业通过实打实的业绩,能够相对比较顺利地登陆科创板。
大家点外卖时,更愿意点高油、高盐、辛辣刺激的重口味食物,新鲜蔬菜、新鲜水果的摄入就不足了。
这种饮食方式,虽然不一定会诱发胃癌,但可能会对我们的胃造成伤害,所以最好不要总是吃外卖。
2.胃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,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,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,对于没有胃部不适的健康人群,也建议45岁做一次胃镜筛查。
3.幽门螺杆菌,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地列为胃癌的致癌因素。对于有幽门螺杆菌的人群,要及时根治幽门螺杆菌。
如果癌症患者的身体状况,确实不能够承受力度非常强的抗肿瘤治疗,比如化疗,可以进行对症支持治疗,包括心理支持、症状恢复支持。
如果癌症患者在接受支持治疗以后,体能状态评分有明显改善,可以再介入抗肿瘤治疗。这是一个整体的动态评估过程,需要评估治疗的疗效、是否存在新的症状等多种因素,再给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。
1.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消费日报网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。如转载,须注明“来源:消费日报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. 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消费日报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.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,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,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,会采取相应措施。
4.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、经由链接、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、信息或广告,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。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。
5.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,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,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