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。2020年10月9日,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》指出,要建立董事会与投资者的良好沟通机制,健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和方式。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,证监会于2022年4月15日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》(以下简称“《工作指引》”)。沪深北三市4700多家上市公司将以《工作指引》为基本行动指南,进一步明确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工作原则、工作机制、方式渠道等事宜,增进股东与潜在投资者等市场参与人对上市公司的了解与认同。新版《工作指引》的发布,必将引领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迈上新台阶。
但是,投资者关系管理难以一蹴而就。上市公司不但要在行动上做到尊重投资者、善待投资者,更要在观念上做到敬畏投资者、感恩投资者。投资者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客户,投资者关系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客户关系。上市公司应当将投资者关系放到其应有的高度,通过投资者关系的专业化、规范化、系统化,助益我国营造有活力、有韧性的资本市场。
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统计,截止2022年2月25日,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已经突破2亿大关。但是大量投资者证券账户处于休眠或者不活跃的状态。对此,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大有可为。上市公司通过将公司经营、发展等情况及时披露给公司股东和潜在投资者,可以缓解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,消除有关产品研发进度的市场误解、避免有关分红方案的股东猜测。按照《工作指引》的规定,上市公司除了基于通过企业官网、交易所网站、业绩说明会、投资者教育基地等传统渠道外,还可以通过微信、抖音、微博等新媒体平台,将公司经营管理、财务业绩方面情况以数据可视化(data visualization)方式生动呈现给公众投资人。借助网络基础设施平台、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手段,上市公司将有机会构建全方位、全天候的投资者沟通与服务机制。
在上市公司按照真实、准确、完整的标准做好信息披露基础工作的前提下,多渠道、多维度、多形式的投资者沟通方式,必然能够强化股东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状况有着更为真实、准确的认识。毫无疑问,投资者关系工作的有序展开,能够培育股东的所有者意识与主人翁意识,提升股东大会出席率,提高股东大会机制运作的质效。而股东投资信心的提振,仰赖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沟通交流的无障碍;股东长期持有信念的形成,仰赖于上市公司上下齐心、诚实守信,尊重、善待股东。强化投资者关系的管理,必然使投资者能通过更为及时、公平、便捷的方式获取其进行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,激活休眠账户、久悬账户,提高股票流动性与交易活跃度,激发资本市场活力。
资本市场活力的显现,不能止步于广大投资者的参与。资本市场要有活力,其底层逻辑是资本要素在投融方之间优化配置的有效实现。
这种优化配置的实现,依赖于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状况的充分呈现、首发市场与二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充分释放。注册制实施以来,在个别公司新股发行项目中,一些买方机构“重策略、轻研究”,通过“抱团报价”、“串通报价”等方式压低首发价格。这种机会主义策略扭曲了市场价格,一度使注册制蒙辱、科创板蒙尘。对此,证券业协会和交易所果断出手,以零容忍态度坚决制止。从长远角度看,要有效阻遏“抱团报价”现象,需要扭转机构投资者新股申购与二级市场操作的投决模式,使其回到“重研究、轻策略”的轨道上来。
机构投资者投研能力的提升,仰赖于充分、完备、可得的投研信息和投研数据。而在新股发行阶段,拟上市公司还是资本市场的新人。单单一本厚重的招股说明书显然无法满足战略投资者以及网上、网下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、解读公司业务、研判公司前景的基本信息需求。因此,发行人和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否专业、是否到位,殊为关键。如果发行人组建了专业化的团队,形成了体系化、规范化投资者沟通机制,那么路演、推介、投资者说明会、业绩说明会等环节的解释、交流、问答就不仅仅是走过场,而是能够真正满足投资者之需。证券分析师以及社保基金、养老基金、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将获得其开展投资分析、价值评估所必需的数据、信息和模型。在信息真实、充分的前提下,更多的投资者将愿意秉持价值投资、长线投资的持股风格,这将为上市公司发展注入更多耐心资本,便于企业凝心聚力抓生产,促进企业基本面的改善;在数据可靠、完备的情况下,投资者在询价阶段的配股报价以及二级市场的交易申报,将更有可能是立足于独立分析和专业研判的理性决策。证券市场上真实的供求关系由此充分呈现,资本市场激浊扬清、优胜劣汰的固有功能得以释放。
因此,在注册制背景下,上市公司如果按照《工作指引》要求,秉持规范、主动、诚信、便利的工作原则,将最大程度地缓解投融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状态。以此为前提,股价才能成为国家经济和行业发展状况的合格晴雨表,成为上市公司发展潜力和治理水平的精确温度计。资本市场的功能持续显现,资本市场的活力持续绽放。
中国资本市场拥有数以亿计的投资者。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家庭财富都直接或间接地投资、配置于证券市场。证券市场的波动和泡沫,事关千千万万投资者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与信心。因此,中国的资本市场除了要有活力、有效率,还要有韧性、稳预期。而一个有韧性的资本市场,需要成百上千个有韧性的上市公司。投资者是上市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石。在完善法定信息披露的基础上,强化投资者关系的管理,有助于固本培元,锻造有韧性的、行稳致远的上市公司。
如果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出了问题,例如隐瞒重大关联交易、未兑现分红承诺,投资者往往会“用脚投票”。面对此类信任危机,上市公司需要多措并举,两手抓。及时公布补救措施和整改方案,甚至安排责任人引咎辞职固然重要;更为重要的是,要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高度进行反思,通过投资者说明会、业绩恳谈会等方式,充分表达管理层歉意,做到将心比心。一个有韧性的上市公司应当充分尊重股东、善待投资者,主动关心投资者。基于这一理念,上市公司应当基于专业化、体系化的投资者沟通机制,实时了解、跟进投资者的所思所虑,对投资者抱有同理心。例如,机构投资者减持上市公司股票,不一定是不看好公司发展前景,而是可能为了调整投资者自身的资产组合。投资者关系如果到位,就可以拨云见日,及时消除市场对股东减持的过度解读。与此同时,即使遭遇机构投资者“用脚投票”,不再是公司股东了,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并非到此完结。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如果能基于股东分类管理开展靶向施治,对该等特殊股东予以必要的关注与跟进,仍可能为公司后续的债券融资、定增项目,培育、储备潜在投资者。
上市公司的韧性,不但体现为对投资者常态的关爱与追踪,而且也体现在投资者纠纷的处理上。
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发生纠纷与争议,有可能是因为误解,亦有可能是因为经营管理、信息披露等工作不到位。在股东开展质询、提出议案、征集表决权甚至提起派生诉讼等情形下,上市公司应当秉持“大投保”理念与胸怀,依照《工作指引》的规定,依法处理并承担处理的首要责任。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纠纷的处理是否及时、妥适,是检验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管理工作是否专业、到位的试金石。上市公司坦然无惧、妥善处理好与股东之间的纠纷,一来能够消除市场参与人对公司不必要的误解,二来能够聚焦公司管理上的漏洞。患难时刻现真情,危难时分露身手。上市公司必将因除“内患”而获得自身免疫力、强健机体,助益管理层在变局中开新局、在危机中育新机。
当上市公司面临敌意收购时,形成了对公司投资者关系的严峻考验。2021年,A股有220家上市公司经历控制权变更。面对咄咄逼人的野蛮人,如果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平时基础工作到位,并基于充分无障碍的股东沟通,上市公司管理层仍可能在股东中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。如果上市公司平时注意关注市场动向、注重股东分红,善待股东、感恩股东,让股东体验到更加实在的参与感、更加充分的获得感,那么目标公司方面就形成了一道铜墙铁壁,以威退敌。面向未来,上市公司不但需要苦练经营管理内功,还需要苦练投资者关系内功。投资者关系内功的持续练习,有助于夯实上市公司发展前进的底盘,提升上市公司管理层处变不惊的定力和心力。
鱼儿离不开水——资本市场要有活力,上市公司要有韧性,离不开广大投资者的认同与支持。广大投资者长期哺育、浇灌着上市公司。尤其是在危机时刻,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是否扎实,几乎成为上市公司能否劈波斩浪、奋楫远航的压舱石。以《工作指引》为引领,上市公司应当以尊重投资者的方式敬畏投资者、以回报投资者的方式善待投资者、以保护投资者的方式留住投资者。为了做到这一点,除了董事会秘书,董事、监事、高管以及控股股东、实际控制人都不得置身事外,他们都应当是尊重、回报、保护投资者的一致行动人。由此,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才有希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