岛内媒体今日发文对台海局势作出最新判断:一、动武并不是大陆的优先选项,“”也不是台湾的主流民意;二、和平解决两岸分歧,是国际社会共识;三、美国越打“台湾牌”,只会离“法理”越来越远。因此,文章建议,大陆对台湾应更加自信、更有定力。
文章称,从520上台“演讲”、“黄埔百年演说”、“金门演说”到“双十讲话”,再到重阳节看望荣民时又提及古宁头、八二三,赖清德两岸论述有明显的调整。在上台时,赖抛出“两国互不隶属”,被认为凸显“”主张。此后,大陆发动“联合利剑-2024A”军演、出台“惩独22条”反制,美方也清晰表态“一中政策”、反对“”。
文章认为,从黄埔百年演说开始,赖清德的两岸论述出现两点变化:第一,回顾“中华民国在大陆”的历史记忆;第二,正式场合较多以“两个中国”概念定位两岸。不变也有两点:第一,仍然不承认两岸属于一个国家或一个中国的事实,也避谈两岸同属中华民族;第二,倾向以对抗思维、“两国论”、“抗中保台”定位两岸关系。因此,两岸情势并未随之好转,台湾内部也依然莫衷一是。
第一,并非两岸论述塑造了台湾民意,而是台湾民意引导了两岸论述的变化。这个“台湾民意”指的是结构性的深层民意,比如“法理”不可行、两岸要维持某种程度联结、台海和平是台湾人民安身立命之本等。
第二,和平解决两岸分歧,不只是台湾社会主流民意,也是国际社会共识。文章认为,动武并非大陆优先选项,“”亦非台湾主流民意。近年来美中关系丕变,“台湾不独、大陆不武”仍然是美方对台海情势的基本认知与决策目标,这限定了两岸论述的方向,只会离“法理”愈来愈远。
文章最后指出,台湾历经、蔡英文两任人士治理16年,并未实现“”,“金孙”赖清德就任后,美中虽陷入全方位的激烈竞争,右翼政客甚至企图打“台湾牌”刺激中国,但与“法理”的距离反而更远,大陆对台湾应更加自信、更有定力。